
宣傳教育
警鐘消防
《個人征信面面觀》-百姓征信知識問答系列:第三期
“個人征信報告數據來源于人民生活細節,最終也將用到人民生活點滴中去。”
作為一個成年的中國公民,我們每個人都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,上面印著姓名、性別、出生時間、住址和身份證號碼等內容。類似這樣的身份證件,其他國家的公民也都有,名稱可能不同,但作用相同:證明作為自然人的您是誰。所以這個身份證誰也離不開。
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,每個人的經濟活動越來越多,除了需要證明您是誰之外,還需要有一個方便、可信的工具來說明您作為一個從事經濟活動的人,是否可信、可靠,這個工具就是個人信用報告。它記載了您在以前的信用交易中的表現,可以幫助您的交易伙伴更好地了解您,盡快作出是否與您進行交易的決定。
個人信用報告在歐美已經非常普及了,幾乎每一個有經濟活動的人都有個人信用報告,而個人信用報告的應用更是個人信用報告是個人的“經濟身份證”普遍,幾乎滲透到個人每一項重大的經濟活動中,包括貸款買房、申請信用卡、買保險、租房、找工作、享受政府福利等。如果沒有個人信用報告,幾乎是什么事都辦不成的。
個人信用報告的應用日益廣泛,它的作用也越來越像我們的“居民身份證”,所以人們形象地稱它為“經濟身份證”。
個人征信的對象是個人,也就是您。
作為數據主體,您擁有以下權利:
知情權。您有權知道征信機構掌握的關于您自己的所有信息,知曉的途徑是到征信機構去查詢您的信用報告。很多國家的法律都明確規定個人擁有知情權,部分國家的法律還規定,個人每年至少可以從征信機構免費獲得一份自己的信用報告。
異議權。如果您對自己信用報告中的信息有不同意見,可以向征信機構提出來,由征信機構按程序進行處理。
糾錯權。如果經證實,您的信用報告中所記載的信息存在錯誤,您有權要求數據報送機構和征信機構對錯誤信息進行修改。
司法救濟權。如果您認為征信機構提供的信用報告中的信息有誤,損害了您的利益,而且在您向征信機構提出異議后問題仍不能得到滿意解決,您還可以向法院提出起訴,用法律手段維護您個人的權益。
此外,任何人都有重新開始建立信用記錄的機會。逾期還款等負面信息不是永遠記錄在個人的信用報告中的,在國外,大部分負面記錄保存7 年,破產記錄保存10 年,查詢記錄保存兩年。因此,即使個人由于種種原因確實無法償還債務,這些負面記錄也不會跟隨一輩子。因此,永遠不要氣餒,任何人都可以重新開始建立信用記錄,從頭再來。
作為個人征信的主體,您需要承擔如下義務:
提供正確的個人基本信息的義務。您在辦理貸款,申請信用卡,繳納水費、電費、燃氣費等時,應向商業銀行等機構提供正確的個人基本信息。
及時更新自身信息的義務。如果您的身份信息、家庭住址、工作單位、聯系方式等個人信息發生變化,應及時告知相關機構,相關機構會進行信息的及時更新。
關心自己信用記錄的義務。您要主動查詢自己的信用報告,發現錯誤要及時向征信機構提出更正。信用報告中的信息準確與否,跟您是否關心自己的信用記錄密切相關。
不可以。
個人信用報告中的很多信息都是您個人的敏感信息,是不能讓別人隨便查、隨便看的。各國在這方面都制定了嚴格的制度,限制信用報告的使用,保護公民的隱私。
具體做法大體可以分為以下三種:
本人授權。任何機構和個人如果想查看您的信用報告,必須首先獲得您的書面授權,否則,征信機構不能將您的信用報告提供給任何機構和個人。
法定目的。即法律規定信用報告可以在什么情況下使用,概括而言,是在您本人提出了交易申請后才可以使用,包括審核您提出的借款和信用卡申請、審查您的工作申請等。任何機構和個人如果想看您的信用報告,必須要有符合法律規定的目的和用途。在這種制度安排下,只要符合法律的規定,征信機構就可以向其提供您的信用報告,不再需要您的書面授權。
本人授權與法定目的相結合。即任何機構和個人如果想看您的信用報告,不僅要符合法律規定的用途,還必須得到您的書面授權。
征信要監管,主要目的是保護數據主體——您的利益,同時,確保征信行業的健康發展。
個人信用信息是個人在經濟活動中產生的敏感信息,涉及個人隱私,因而不能像公共產品一樣無條件共享。可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,個人向銀行借款或舉債能否按期歸還,涉及公眾的利益,在追求個人利益與公眾利益的平衡中,個人必須有限地讓度其隱私。為了保護個人的合法權益,防止個人信息不被濫用,需要一個有效的征信監管體系去規范征信機構及其業務。
對個人征信進行監管的目的之一,就是要在信息披露和保護隱私,以及信息披露和便于個人從商業銀行獲得貸款之間保持一種平衡,保證征信機構“有條件”地采集、保存、使用征信數據,盡可能地保護個人的利益。同時,征信在歐美等已經是一項重要的社會制度,一些發展中國家也正在建立這項制度,原因就在于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,而征信制度是市場經濟的一個基礎。
征信制度的健康發展,已不僅僅關系到你我個人的利益,更是關系到一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問題,因此,必須對征信進行監管,以確保它規范、健康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