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宣傳教育
警鐘消防
青少年警惕校園貸、老人遠離高風險高回報
·打假借條
對借錢應急的學生,以自己需要還款保障為由,忽悠學生開出遠超過借款金額的借條。
·簽假合同
通過零元購手機、兼職等借口,拿走學生身份證、簽訂莫須有的貸款或分期協議。
·連環貸
圍困還不起貸款的學生,逼迫其同學、朋友幫還貸款;沒有能力幫忙,就逼迫同學貸款,形成連環貸。
·校園代理發展下線
以創業組織為名,讓學生分發校園貸傳單、成為校園貸代理、發展下線,尋找目標并抽取分成。
·美容貸
免費掃碼美容咨詢、整形沒錢可以貸款、10分鐘放款,直接匯至整形醫院。
樹立正確消費觀念:大學生應當以學業為重,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金錢觀,要學會制定消費計劃,合理安排生活支出,拒絕超前消費。
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:大學生要謹慎使用個人身份信息,保管好身份證、學生證等個人隱私。尤其不要替陌生人擔保,避免承擔不必要的法律責任。
樹立誠信意識:大學生要樹立誠信意識,要珍愛個人信用記錄,良好的信用是無形的信譽財富。
增強風險防范能力:大學生要加強對金融知識的學習,了解相關法律法規知識,避免掉入網貸的陷阱。
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:大學生一旦發現放貸者有運用不法或者不良的方式來催款,可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,或者向校方反映請求幫助。
2017年5月,中國銀監會、教育部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下發了《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網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》,要求網絡貸款機構一律暫停開展校園網貸業務,同時,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提高大學生校園貸款服務質效。
有資金需求,找銀行業金融機構,對家庭貧困的大學生,可以申請國家助學貸款。對計劃出國留學的大學生,可以申請出國留學類貸款。
“高風險,高回報”絕對不可靠
崇尚科學,反對迷信要記牢
擦亮眼睛,勿入騙局是正道
案例
愛炒股的姜爺爺在盯盤時接到電話,對方自稱從事證券交易,可提供更低交易手續費,好奇的姜爺爺便按照對方的指示,下載指定APP。之后一個多月里,姜爺爺在這款APP中不斷“盈利”,并陸續追加投入。等到姜爺爺想要提現,平臺顯示賬戶異常無法提現,聯系APP客服后處理無效,隨后甚至無法打開APP,姜爺爺這才報警。
防范提醒
投資理財,請選擇銀行、證券公司等正規途徑!切勿盲目相信所謂的“炒股專家”和“投資導師”。

案例
方爺爺在公園遛彎時接到電話,對方自稱是戰友“老喬”,說自己得了病在住院治療,急需資金周轉,希望他能幫老戰友一把。方爺爺確曾有個久未聯系的戰友叫老喬,便信以為真,就匯款2000元到對方的賬號。過了一段時間又接到“老喬”電話,聲稱病情加重,還需要8000元。方爺爺匯過去后,再聯系“老喬”,結果電話已被拉黑,此時方爺爺發現被騙了。
防范提醒
如遇到自稱朋友、熟人通過電話聯系或社交軟件添加好友,并要求轉賬匯款時一定要提高警惕,務必通過視頻電話或當面核實確認后進行操作!